戏曲简介
东河戏是诞生于赣南的古老剧种之一,因发源于赣南贡江流域故称东河戏。
东河戏初名赣州大戏,它集高腔、昆腔、乱弹多种声腔于一身,起源于赣县境内的田村、白鹭、清溪、劳田和睦埠(今属兴国县)一带。赣江是江西最大的河流,而赣江的上游是由章水、贡水汇合而成的,章、贡二水分别处于赣州西、东两侧,故当地人习称西河与东河,赣县属于东河流域,所以从那里起源的戏剧也称为东河戏。
东河戏班社多为班主制,由有衣箱(戏衣所有权的人为班主,主持入社的人通常称为“老包”。他们有的自己有衣箱,有的向别人租来衣箱;有的自己能演戏,也有不会演戏的;有一人独当,也有几人合伙的。演员工资(以民国初为例)最高每年180元,最低80-0(银元);也有以“工分”计算的,最高800分,最低300-400分。班社免费供给米、柴、盐,各人自备油、菜。班社成员一般30-40人,除“老包”外,管班(联络)、伙头(炊事员),大衣、二衣、盔巾、杂箱、走杂各一人,乐队最多七、八人(通常只用四五人),余为演员。头目(最好的)老生负责拟定角色和演出节目及其顺序。
东河戏舞台语音以中州韵为基础,杂以客家官话,本剧种人称为赣州官话。其声平仄略与普通话相反:反之亦然,如“街坊”近如普通话的“解放”;“背景”近如普通话的“北京”。丑行有时纯用地方语音插笠打诨。昆腔戏唱叶音略近“吴音”。
东河戏未设立过自己的笠班。历代艺人多个别拜师、跟班学艺;少数出身于祁剧班社所办的笠班。学徒进班初期,必须自带伙食费,学会“跳刘海”(《大八仙》中的一个娃娃角色)班社可免费供饭;能在台上讲一言半语,便可领到菜金;能龙套、探子、走脚报信,就有少数工资。一般是三年跟师,三年帮师,前后六年中所得工资,都归师傅所有,本人只能得到师傅给予的少数零用钱。